推進鋼結構住宅產業化
推進鋼結構住宅產業化住所工業化是1910年由歐洲人最早提出來的,跟著修建工業化的開展,三四十年前西方國家的住所工業化達到了較高的水平。20世紀90年代,英國的修建范疇掀起了一場出產方式的革新,形成了從規劃、制作到供給的成套技能和有用供給鏈,輕鋼結構的裝配式住所及單元式修建得到了較快開展;日本從建材出產工業化開端,逐漸開展到修建物的全面工業化,20世紀70年代是日本住所工業化的成熟期,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大企業集團。
與發達國家比,我國鋼結構修建在住所中所占份額較低,因而,推動鋼結構住所工業化,應作為我國推動綠色修建開展、完成修建工業化的首要戰略辦法之一,更是修建鋼結構職業打破職業困境、改進職業晦氣現狀的有用途徑。
我國鋼結構住所的研討使用已有20多年歷史,從開始的引入鋼結構住所,到逐漸自主開發建材、部品,再到自主締造整棟住所,進步很大,但與發達國家比仍有不小的距離,職業全體水平還非常低——我國年均竣工鋼結構住所面積僅為美國和日本的1/5左右。咱們有必要加倍努力,趕快打破職業開展的瓶頸。
我國鋼結構住所的首要瓶頸有四點:
一是締造本錢。鋼結構住所的本錢高于鋼筋混凝土住所(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木結構住所比,除主材價格較高外,保溫、防火、隔熱、降溫、降噪、防腐等本錢也比較高)。
二是技能規范。相關的規范規范仍待完善,節點處理技能仍不成熟,如處理隔音、熱橋、漏雨、振蕩等的技能。
三是產品研制。關鍵是“三板”系統?!叭濉敝竿鈮Π?、內墻板和樓板,是住所工業化的標志與核心,要求做到“質量輕、強度高、保溫隔熱功能優、裝置便利、造價經濟、經久耐用”。但“三板”系統不像主體鋼結構有成熟的理論系統、規范規范和有影響的研討成果,多是對國外一些成果的引入和抄襲。雖然研討了很長時刻,也申報了許多專利,但規劃規范、施工規范還很不完善,至今也沒有出現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研討成果和重大打破。
四是工業聯盟。企業各自為營,技能和信息溝通不暢,研制與推行缺少一致的安排,規范化、模塊化水平不高;產品各異,通用性不強,制約了職業良性開展,使本職業在市場上處于接收度不高的為難地步。
企業始終是推動鋼結構住所工業化的主體,只要企業奮起打破這些瓶頸,我國鋼結構住所工業化的春天才會到來。
相關文章
- 扣件的外觀和附件質量包括哪些指標2018年09月30日
- 升降式腳手架的組成部分2018年09月30日
- 搭建腳手架要注意的方面2018年09月10日
-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特點2018年08月31日
- 重慶腳手架市場的計算方法2018年08月24日